春天,学校选了三句话送给我们:
第一句:博学于文,以学习者的姿态站立他人面前。
第二句:温故知新,承载着不灭的光源迈步向前。
第三句:修己以敬,从“小梦想”里走出挺拔昂扬的自己。
毕业典礼啦,学校再次送给我们三句话:
第一句:知者不惑,有丰富经历方能体验“精神的壮游”。
第二句:仁者不忧,有朴素给予才能孕育“奉献的大我”。
第三句:勇者不惧,有恒久磨练定能砥砺“至刚的正气”。
听取同学们的建议,
这一年,我们选择孔子作为年度研究主题。
一年来,我们在阅读中思索,
在研究中收获,
让年度主题课程群成为师生
持续、立体、深度学习的最佳路径。
推荐理由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经历了千年到今天,仍 然是百读不厌的文学经典。
《论语》里有很多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故事,现在生活仍然受用……
温 故知新,
经典读起 来
晨诵时光,诵!
班级墙壁,秀!
班级文化布置,比一比?
校园四周,阅!
亲子社区,讲!
周末亲子阅读,有你的身影吗?
孔子+主题亲子运动会,家庭组队来挑战
博 学于文,
课堂学起 来
我跟小学老师学
走进孔子+主题课程群
单篇经典主题教学
语文《两小儿辩日》
引领课 执教:胡兰
语文《两小儿辩日》
六4,执教:吕莘
《古人谈读书》
五5,执教:韩沐霏
整本书主题教学
语文:经典《论语名句》
引领课 执教:窦桂梅
语文:《孔门十弟子》之一
六8,执教:唐肖肖
语文:《孔门十弟子》之二
五1,执教:赵丽娜
语文:《孔门十弟子》之三
六2,执教:陈香夙
课程整合
整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2,执教:高鸿鹄
整合:《孔子时代的服饰》
六5,执教:聂焱
整合:《辩论》
六1,执教:杨珖
跨学科
数学:《数说孔子》
六3,执教:王丽星
英语:《Confucius》
六4,执教:赵若冰
英语:《夹谷会盟》
六2,执教:郭姗姗
音乐:《孔子和古琴》
五1,执教:于晗
体育说课:《孔子时代的运动》 说课人:杨魁
主题实践活动
《论语中的成语》 四4,执教:薛晨
《孔门文创设计》
六2+六6 部分学生,执教:申旭兵
《孔门文创设计》讲座分享:焦玫
我跟中学老师学
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执教: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连中国
公开课《论语》
执教: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
聊聊《___的孔子》
执教: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师 干国祥
《伯牙古琴》
执教: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邱晓云
《论语》讲座
执教:中学高级教师 尹柱美
我跟大学老师学
《孔门十弟子》作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教授
《<论语>的读法》讲座
执教:北京教育学院
方麟副教授
《论语》
执教:北京外国语大学
丁启阵教授
不 亦乐乎,
活动乐起 来
启程学段
孔子故事我来讲
孔子精神我体验
通关论语我诵读
知行学段
孔子六艺我传承
孔门弟子我学习
修远学段
孔子足迹我追寻
论语典故我来演
修 己以敬,
研究做起 来
全学科、各部门教师在阅读研究中成长
名师共读
学科内课例研讨交流
资源保障中心例会学习
清河校区学科课例研讨
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成长
《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
《参观曲阜孔庙中的三道数学题》
《孔子的身高》
《孔子的俸禄》
《孔子受欢迎的程度》
学生在孔子文创中创新
一体化联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一体化:经典课例四校展示辐射
昌平校区 |
朝阳校区 |
清河校区 |
清河校区 |
一体化联动:同步活动育人
纪念孔子,书写《论语》
实践活动,体验“孔子开笔礼”
《孔子》系列讲座,挑战六艺
国庆下讲话,忆孔子学《论语》
《论语》文化秀出来
孔门弟子学起来
三 人行必有我师,
聆听声 音
共话共思,从引领提升到深度参与
成尚荣:
清华附小的主题课程群,从开始探索到现在走过了好几年了,这种探索是育人实践的深度思考与研究。这种探索是扎根中华文化传统的课程深度改革。这种探索更让我们看到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师生的共同生长。
张玉新:
课程群是在清华附小学校整体理论下的实操,为摸着石头过河的附小和老师们点赞;课堂都是有效课堂,不仅有效率,也有美感。美在学生的精彩呈现,美在老师退居幕后。
李方:
今天附小的课堂不仅仅是一堂课,课堂背后是课程,或者说课堂已经是课程群的一部分,每一节课体现了主题课程群的各个环节的育人目标,每一节课都发挥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有机联动,共同实现主题课程群的综合育人效应。
吕俐敏:
清华附小主题孔子课程群用儿童的视角,点燃儿童走近中华文化源头《论语》的兴趣和热情,基于教材,力图实现主题课程统整、融合和消弭,儿童站立在课堂正中央,自如的表达、自信的气场也彰显着清华附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凌宗伟:
孔子+主题课程群是一个课程体系,不仅仅有今天的课堂,还有课程的主题、目标、任务以及评价。在这样的一种课程体系中,学科老师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学科,而是有很强的课程整合意识。
李茂:
课堂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增长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深度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深刻探究,让学习内容回归自己的生活。
2019年,学生经历了孔子+主题课程群的深度学习,在“十个一”目标上形成了丰富的实际获得。学生在阅读、研究、艺术、文创等方面的形成成长图谱。
阅
读
类型1:每人平均阅读书目30本 (628篇) 每人平均阅读文字总量200000余字
类型2:每人平均积累《论语》金句23条
类型3:每人平均积累成语50则
类型4:每人平均积累英文单词85个
类型5:每人平均小练笔或读书笔记721篇
研
究
类别1:2100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类别2:328人做主题三分钟演讲
类别3:研学单1920份
艺
术
系列1:1289人参与孔子+系列歌曲歌唱
系列2:孔子+书法作品369幅
系列3:孔子+绘画作品2108幅
文
创
类型1:制作孔子+文创作品328个
类型2:制作孔子+肖像文化盘1058个
类型3:制作孔子+科技小发明132个
博学于文,
古书不厌百回读,师生再静下心来重读。
温故知新,
厚积薄发,在阅读中不断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修己以敬,
找到根植于内的一种文化自信,实现自我赋能。